概述:
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供应商的营运情况、行业相对水平,掌握供应商的环境风险管控情况,进一步了解企业管理的优势与劣势,为供应商提供风险防范改善计划。
内容及获益:
1、帮助企业制定绿色供应商选择的可持续发展行为准则;
2、规范供应商档案,提供供应商监控审核、风险调查和防范评估建议;
3、开展供应链风险管理培训和风险应急能力建设;
4、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材料毒性和化学品、原材料使用、产品的可回收利用率和使用期限、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使用、用水和废水处理、空气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
实施方案
第 1 步——识别企业“环境风险”
针对企业运营状况、管理水平,结合行业及地方要求,识别企业运营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种类可包含多种形式:
健康与安全: 个人防护装备、消防安全、化学品管理、废物和废水管理等。
环境合规: 有害垃圾、废水排放、空气污染排放、危害行为等。
可持续性: 极端天气事件(洪水、干旱、火灾等)、生物多样性、流域管理、土地利用等。
第 2 步——评估供应链中的环境风险
调查企业供应链流程,选择重点供应商进行走访,识别供应链环节中的最为关键的环境风险单元、以及环境“热点”(关注点)及高风险事故多发的环节。
帮助确定供应商风险评估方案,通过供应商风险评估,确定优选顺序。
第 3 步——实施供应商参与计划
选择具有潜在风险的供应商(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类型、不同地域),实施供应商参与计划,企业可更清晰地把控其供应链,识别环境风险。
将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纳入供应商行为准则,并通过供应商的参与和调查确认环境风险(环境成本风险)等级,进行后续的审核与评估;(可采取指数测算模式)
对各类工厂进行审核,识别风险差距及改进领域,并且确定大多数工厂内实际存在的重大改进机会。完善供应链人员责任制,推动改进并总结改善结果,解决系统性风险。
第 4 步——使企业目标和供应链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相协调
提高环境风险意识水平和响应能力是企业为防范潜在环境相关供应链中断而采取的重要预防措施。为了实现更为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供应链战略需与业务战略相协调。同时,为避免出现供应链中断,应及时识别各部门所承受的潜在负面影响,并制订改进计划,以实现跨部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