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杭州峰会上,“绿色金融”议题首次被写入会议公报中,引发全球关注。2016年9月,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勾勒出了未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意见》首次给出了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有助于绿色金融产品的界定,为通过“声誉效应”来激励绿色投资提供基础。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绿色金融的目的是支持有环境效益的项目,而环境效益包括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二是给出了绿色项目的主要类别,这对未来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的界定和分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明确了绿色金融包括支持绿色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的金融服务,说明绿色金融不仅仅包括贷款和证券发行等融资活动,也包括绿色保险等风险管理活动,还包括了有多种功能的碳金融业务。明确界定绿色金融,并在此基础上对绿色金融产品贴标,有助于绿色企业和绿色投资者获得应有的“声誉效应”,并以此激励更多的绿色投资。
绿色金融是经济行为和环境行为间的一座重要桥梁,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作为“绿色保险”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转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风险,对企业正常有序经营有保障作用。在环保意识增长的今天,环污险今后在企业经营生产、供应链管理、环境恢复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了解更多如果您对污染责任保险感兴趣,对于投保时需注意哪些事项呢?投保操作的总体流程是怎么样的?企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保费测算是从哪些方面来考量的?
了解更多为了更好地协助企业了解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及相关服务运作,本平台为每位企业及供应商配备了专业的保险顾问,以提供有效的答疑和帮助。
了解更多绿色信贷就是“green-credit policy”,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12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了解更多“绿色信贷”的推出,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利用经济杠杆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可以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治理,而不是以前惯用的事后污染治理,这些显然是行政手段所无法实现的目标。 商业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导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可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强了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行绿色信贷,也有利于摆脱过去长期困扰的贷款“呆账”、“死账”的阴影,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了解更多政策 | 内容 |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5月 | 将“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空前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 | 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广绿色信贷,研究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的发放力度,明确贷款人的尽职免责要求和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加强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建设,研究设立绿色股票指数和发展相关投资产品,研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对绿色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完善对节能低碳、生态环保项目的各类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绿色评级体系以及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和影响评估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各类国际合作。 | |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3月 | 设定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实施全面节能行动计划,明确开征环保税 |
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 |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 |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 | 鼓励金融产品创新 |
强化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 |
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 | |
约束机制和激励政策安排 | |
基础设施建设 |
从全球来看,三大政策背景正推动全球和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而绿色金融发展离不开环境信息公开。首个政策信号就是《巴黎协定》。《巴黎协定》要求未来全球温度升幅应控制在2℃以内。这意味着全球可以排放的碳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改变能源结构以应对这样的变化,而向清洁能源转型则需要大量绿色投资。
其次,在中国的推动下,G20杭州峰会首次把绿色金融写进了公报。在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强调对机构投资者推广责任投资原则,而开展责任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只有企业公开了环境信息,机构投资者才能识别哪些企业是绿色企业,哪些项目是绿色项目。同时,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还鼓励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强化环境风险分析。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去年开始对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行有关环境因素对贷款产生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压力测试。
第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相关的激励机制。如央行的再贷款、财政贴息、专业化的担保机构都将用来鼓励绿色投资。同时,《指导意见》将要求建立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进行压力测试。此外,还要求机构投资者发布责任投资报告,并分析所持有的公司股票或其他资产所面临的环境风险,以及这些风险是否和如何会转化为对投资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