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技术概述 | 采用物理分离或增效洗脱等手段,通过添加水或合适的增效剂,分离重污染土壤组分或使污染物从土壤相转移到液相,并有效地减少污染土壤的处理量,实现减量化。洗脱系统废水应处理去除污染物后回用或达标排放。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污染土壤。可处理重金属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
鉴定评估 | 已纳入“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1批,2014-10)” |
应用案例 | 案例名称:异位土壤洗脱技术 案例概述:项目位于某有机氯农药厂内,该农药企业有40 多年的生产历史,于2000 年关闭,后该地块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 |
技术详情
原理:
污染物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小的土壤颗粒上,异位土壤洗脱是采用物理分离或增效洗脱等手段,通过添加水或合适的增效剂,分离重污染土壤组分或使污染物从土壤相转移到液相的技术。经过洗脱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土壤的处理量,实现减量化。
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
异位土壤洗脱处理系统一般包括土壤预处理单元、物理分离单元、洗脱单元、废水处理及回用单元及挥发气体控制单元等。具体场地修复中可选择单独使用物理分离单元或联合使用物理分离单元和增效洗脱单元。
主要设备包括土壤预处理设备(如破碎机、筛分机等)、输送设备(皮带机或螺旋输送机)、物理筛分设备(湿法振动筛、滚筒筛、水力旋流器等)、增效洗脱设备(洗脱搅拌罐、滚筒清洗机、水平振荡器、加药配药设备等)、泥水分离及脱水设备(沉淀池、浓缩池、脱水筛、压滤机、离心分离机等)、废水处理系统(废水收集箱、沉淀池、物化处理系统等)、泥浆输送系统(泥浆泵、管道等)、自动控制系统。
关键技术参数或指标
影响土壤洗脱修复效果的关键技术参数包括:土壤细粒含量、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水土比、洗脱时间、洗脱次数、增效剂的选择、增效洗脱废水的处理及药剂回用等。
(1)土壤细粒含量:土壤细粒的百分含量是决定土壤洗脱修复效果和成本的关键因素。细粒一般是指粒径小于63-75μm 的粉/粘粒。通常异位土壤洗脱处理对于细粒含量达到25%以上的土壤不具有成本优势。
(2)污染物性质和浓度:污染物的水溶性和迁移性直接影响土壤洗脱特别是增效洗脱修复的效果。污染物浓度也是影响修复效果和成本的重要因素。
(3)水土比:采用旋流器分级时,一般控制给料的土壤浓度在10%左右;机械筛分根据土壤机械组成情况及筛分效率选择合适的水土比,一般为5:1 到10:1。增效洗脱单元的水土比根据可行性实验和中试的结果来设置,一般水土比为3:1 至20:1 之间。
(4)洗脱时间:物理分离的物料停留时间根据分级效果及处理设备的容量来确定;一般时间为20 分钟(min)到2 小时(h),延长洗脱时间有利于污染物去除,但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成本,因此应根据可行性实验、中试结果以及现场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洗脱时间。
(5)洗脱次数:当一次分级或增效洗脱不能达到既定土壤修复目标时,可采用多级连续洗脱或循环洗脱。
(6)增效剂类型:一般有机污染选择的增效剂为表面活性剂,重金属增效剂可为无机酸、有机酸、络合剂等。增效剂的种类和剂量根据可行性实验和中试结果确定。对于有机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一般可考虑两类增效剂的复配。
(7)增效洗脱废水的处理及增效剂的回用:对于土壤重金属洗脱废水,一般采用铁盐+碱沉淀的方法去除水中重金属,加酸回调后可回用增效剂;有机物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剂洗脱废水可采用溶剂增效等方法去除污染物并实现增效剂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