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技术概述 | 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技术(简称 CRI 技术),是在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填充渗透性能良好的CRI 介质,采用干湿交替的运转方式,利用滤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物理化学吸附以及生物降解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人工快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CRI工艺由预处理单元、人工快渗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三部分组成。 中小城市生活污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受污染的水体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甚至III类标准;与其它的生活污水处理法相比,CRI运行费用低,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该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受污染河水,吨水电耗平均约为0.08~0.15 千瓦时/吨,而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为0.25-0.35千瓦时/吨;具有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
技术优势 | 1、针对北方寒冷天气,已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人工快渗保温系统,能够保证北方地区冬季工程出水效果;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含建制镇)、江河湖库水环境修复(含流域治理)、农村集中居住区分散式污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等领域。 |
鉴定评估 | (1)该技术被《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百强技术竞赛入选技术名录》收录; (2)2014年4月,经教育部组织以王浩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对本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一致认为“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型CRI填料开发和水力负荷的大幅度提高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2015年12月,入选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联合编制的《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 |
市场前景 | 随着“水十条”的颁发,污水处理市场前景巨大。而人工快渗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系统水力负荷高、投资运行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出水效果好、操作维护简便、不产生活性污泥等优点,在中小城镇和农村污染治理、河道修复及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等领域前景广阔。 |
应用案例 | 案例概述: 十堰市属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保障“一泓清水北送”的历史重任。 神定河作为丹江口水库流域的重要直流,为确保神定河入库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要求,在神定河下游新建一项河道水质净化工程,即“神定河下游主河道水质净化工程”,该工程采用PPP建设模式,总设计规模20万吨/日,一期规模5万吨/日,以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主体工艺,将神定河河水截流进入水质净化厂,经过处理后排入神定河,一期工程于2015年9月通过环保验收,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3838-2002)III类水标准。 2015年11月12日,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一行莅临我司十堰市神定河下游主河道水质净化工程视察,陈吉宁部长对该工程所取得成绩表示肯定。 案例名称:黑龙江穆棱市污水处理厂(北方地区冬季保温示范项目) 案例概述: 穆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牡丹江边境贸易经济区,是为绥芬河对俄出口外贸产品生产、加工和中转的重要腹地。穆棱市地处寒冷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这对污水处理极为不利,穆棱市污水厂通过加强型文洛式保温装置实现了人工快渗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是该技术在解决温度限制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突破。 工程一期规模为20000吨/日,于2010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在冬季零下30多度的极端温度下,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以及穆棱河水体的环境容量,处理出水执行一级B标准。 案例名称:河北藁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示范项目) 案例概述: 保护河北藁城市周边水环境及南水北调工程石津灌渠水质安全,深港环保在藁城市共建14座以人工快渗技术作为主体工艺的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工程,其中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8座工程(另外6座正在建设)设计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在“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中脱颖而出,被多家业界权威媒体刊登报道。 案例概述: 为解决滨州化工园区及周边片区污水处理、满足不断提高的环境标准要求,滨州市政府及深港环保公司于2014年对滨州市北城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采用“水解酸化+AO+人工快渗”工艺,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6万吨/日,其中中水回用规模2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案例概述: 白芒河发源于西丽白芒村北面的鹞婆石,流经白芒村后排入西丽水库,承接着上游白芒村三万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业污水,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已经使河流处于劣Ⅴ水质,水体早已失去了饮用功能。作为珠江流域(深圳)水环境综合的重点地区,西丽水库的入库支流污水的综合整治工作非常关键。为削减西丽水库的污染负荷,南山区人民政府开展了西丽水库入库支流水环境治理工作。本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规模10000吨/日,于2007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采用人工快渗技术作为主体工艺,出水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 |
技术详情
技术原理:
人工快速渗滤技术(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Technology,简称CRI技术),对土地快渗技术做了全面的强化和提高,采用渗透性良好的CRI介质,以湿干交替的运行方式,使污水在自上而下流经填料过程中发生综合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工艺路线:
CRI工艺流程由预处理单元、人工快渗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三部分组成,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格栅、混凝沉淀或复合水解工艺。前处理构筑物主要去除水体中部分SS和颗粒有机物,防止后续的CRI系统发生堵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入快渗池的污染物的浓度,提高后续人工快渗池的水力负荷。污水通过人工快渗池,产生综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其中主要是依靠填料生物膜上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后处理单元一般只是采用清水收集池或紫外消毒渠,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CRI系统出水水质,使CRI系统的出水能够适合排入富营养化风险较高的封闭水体,可采用本单位自主研发的高效复合生物塘或高效反硝化滤池,大大提供了CRI系统对TN、TP的处理效果。
图1-1 CRI系统基本流程图
处理效果:
CRI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效果较好,整个快渗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CODCr达90%以上,BOD5达90%以上,SS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氨氮去除率为90%左右,总磷的去除率在80%以上。快渗出水富含溶解氧,水质清澈透明,具有良好的感官效果。
城市生活污水经该工艺处理后一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或达到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回用水及绿化回用水的水质要求;受污染的水体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甚至Ⅲ类标准。